English

首页

学术动态

珞珈日本学青年学术论坛(十九)

2018-05-16 来源: 浏览量:

2018年5月10日上午,日本九州大学比较社会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益尾知佐子应邀来我校文学院315教研室讲座,题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邓小平与中日关系》。本次讲座是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发展计划“日本近代文学与战争关系研究”团队主办的第19期讲座,由团队负责人李圣杰副教授主持,团队部分成员以及来自文学院、外语学院、历史学院的学生聆听了报告。自建立学术工作坊制度以来,团队积极举办学术讲座,主讲人由团队常驻成员和受邀而来的国内外知名学者轮流担任。

益尾副教授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政策的发展,国内经济发展热点地区的变迁史。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政策是“对外开放”,时至1984年,《人民日报》上首次出现了“改革开放”,益尾老师通过这一政策上的丰富与发展,解读了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探索与成长。

欲知“对外开放”战略在当时的意义,则需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此前的的外交方针说起。益尾老师引导大家回顾了邓小平的外交史,在1960年代的中苏论战中,他舌战赫鲁晓夫;在1974年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他代表中国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1978年3月,邓小平负责外事以后,继续贯彻此前针对苏联霸权主义执行的“一条线,一大片”战略。这一年,邓频繁出访欧亚诸国,恢复或巩固邦交,又于79年访美,以“一条线”战略巩固了中国外交上的位置。益尾老师指出,“对外开放”正是处于毛泽东时代“联美反苏”战略的延长线上。

在“对外开放”的经济层面上,邓小平提倡从日本和西欧国家大量引进成套的先进设备发展石油等重工业。1978年3月,邓小平访日,参观了新日铁公司的君津钢铁厂,积极引进设备与技术,为上海宝钢的建成奠定了基础。益尾副教授指出,当时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国提供了典范——利用发达国家主导的自由贸易格局,建立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应积极融入当时的国际经济格局,寻找自己能承担的分工,逐步提高技术水平。

讲座结束后,团队负责人李圣杰副教授对益尾副教授表示了衷心感谢,并做了总结与点评。日文系的夏晶副教授、历史学院的王萌副教授、牟伦海副教授和张亮讲师以及参会的同学纷纷就感兴趣的问题点与益尾副教授交换意见。最后,由主持人李圣杰副教授宣布讲座圆满结束。本次讲座视点新颖,让听众从一个邻国友人的角度再次仰望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极大地开阔了师生们的视野,起到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2017级日文系研究生张重瓒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