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法国著名女作家玛丽·达里厄塞克(Marie Darrieussecq)前来武汉大学法语系,与师生分享其文学创作历程。
达里厄塞克于1969年出生于法国巴约纳省,19岁时便以一部短篇小说《远行者》(La Randonneuse)获得“法语青年作家奖”(Prix du jeune écrivain de langue française),崭露出文学方面的过人才华。1990年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至今,她已出版二十余部作品,寓言体小说《母猪女郎》(Truismes,1996)将其写作生涯推上了高峰,该书至今仍是一部热销作品,已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40多种语言。她的其他代表作品还包括了:《幽灵的诞生》(Naissance des fantômes,2001)、《警务报告》(Rapport de police,2010)、《要给男人多些爱》(Il faut beaucoup aimer les hommes,2015,获美第奇文学奖)、《在这里即是光荣》(Être ici est une splendeur,2016)、《我们在森林中的日子》(Notre vie dans les fôrets,2017)等。
达里厄塞克女士在讲座中谈及了以下几点:第一,就创作风格来说,法国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代作家,不可不说是受到了“新小说”派,如米歇尔·布拖、娜塔莉·萨洛特、阿兰·罗布-格里耶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等人的深刻影响,她尤其提到了娜塔莉·萨洛特,认为其小说当中充满了暗示性的描写,与法国古典文学对人物的突出塑造有很大不同。此外,卡夫卡也是达里厄塞克崇拜的对象,在她看来,卡夫卡是文学史上最为另类的存在,无法归类,达到了很难超越的高度。第二,就创作过程而言,小说起笔的第一句话至为关键,是启动整部书的钥匙,用何种口吻、哪种时态进行讲述,效果大不一样。翻译到另一种语言,也要注意保持与原作形神一致。在写作中,她会刻意模仿亚历山大体诗,追求文字在音律上的美感。第三,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达里厄塞克往往会在作品中以哲理寓言的形式,对法国社会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提出自己的思索和担忧,但她认为,作家需要掌握在“知识分子”与“艺术创作者”之间切换的能力,不能强行灌输思想,而要留给读者自由解读的空间。
外语学院法语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