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学术动态

复旦大学外语学院王升远教授来我院讲座

2017-09-11 来源: 浏览量:

2017年9月8日下午,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日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升远教授应邀来我院在3008会议室做了题为《“近代”的明暗与同情的国界——近代日本文化人笔下的北京人力车夫》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发展计划“日本近代文学与战争关系研究”团队主办,由团队负责人李圣杰副教授主持,日文系师生及相关团队成员聆听了报告。据悉,此次讲座为该团队2017年的第7期讲座,自建立学术工作坊制度以来,团队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主讲人由团队成员轮流承担,以及邀请本领域知名学者作专题讲座。

王教授首先针对近年来对日本的“战争文学”以及对日本作家的战争责任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他主张开展自主与平衡的思想研究,强调打破多方约束、尊重史实。而对于目前的研究成果,他总结出了五大割裂问题。首先是纵向割裂,他认为我们在研究中缺乏将战前、战中、战后贯通起来的视野,研究成果有一种时间上的割裂倾向。其次是横向割裂,他认为对“战争文学”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文学界,而要多与思想界等领域结合进行跨界研究,才能避免过于文学化。第三是内外割裂,认为开展研究时应当着眼于日本内外的国际形势,特别是美苏中日等多边关系。第四是言行割裂,认为应当建立活动、言论与创作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型,防止“冤案”等情况的发生。最后是情理割裂,认为应当打破主观意识形态的制约,从而展开自由与平衡的学术研究。

其后,王教授围绕近代日本文化人笔下的北京人力车夫这一视角开讲,他首先阐述了中日双方不同类型的辞书中对“苦力”一词的解释,从中找出二者的分歧:中方强调词汇的侮蔑意义,而日方则倾向于回避词汇的情感价值判断。从而将这种差异归结于中日两方面分别作为受害者和加害者,对近现代日本侵华史的根本立场存在差异。王教授通过一系列文献资料展示了人力车在中日的兴衰史,并从中归结出人力车在中日境遇的若干共通点。通过对近代中日文化人对北京人力车的态度的考察,发现了北京人力车所显现的不同于进化论模式和西方近代价值观的“北京价值”。而将日本文化人对北京人力车夫缺少理解与同情的现象,他认为这是日本侵华历史语境下“同情的国界”与阶层意识相叠加的必然结果。

讲座结束后,团队负责人李圣杰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王教授表示了衷心感谢,日文系夏晶副教授、王欣副教授、张慧霞老师,华中师范大学日文系吕卫清副教授、历史学院王萌副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杨婵老师与王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轮流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以及从讲座内容得到的启迪,特别是对于王教授提出的要开展自由与平衡的研究这一点进行了肯定。此外,到场的学生也积极发表意见并提出疑问,与王教授之间展开了交流。最后,由日文系夏晶副教授代表日文系向王教授赠送了校园纪念品以表达感谢之情,主持人李圣杰副教授宣布讲座圆满结束。本次讲座极大地开阔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学术思路和视野,起到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日文系16级研究生应典 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