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上午,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终身教授、纽约城市大学研究学院客座教授余燕博士应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邀请,为我院老师和学生作线上讲座,讲座主题为“具有不同语言背景的婴儿、儿童和个体听觉加工的神经指标”(Neural indices of auditory processing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individuals with diverse language backgrounds)。本场讲座由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大学英语部程向莉老师主持,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张妍岩教授及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师生参加了本场学术讲座。
讲座中,余燕教授依次介绍了自己所做的三项利用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来测量大脑皮层对语音、语言和音乐的处理的研究。研究一是关于单语和双语婴幼儿的语音处理的大脑皮层的发展研究。生物性特征(如性别和年龄)和早期语言环境共同作用影响大脑皮层对语言的处理:女婴表现出更成熟的语言处理模式;在发育早期阶段的感觉加工中,单语者和双语者表现出相似的成熟模式,而在之后的认知加工中,双语者,尤其是女性双语者,表现出更加成熟的模式。研究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来测量患有低能/无语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的大脑对语义的处理。这项研究发现低能/无语自闭症孩子在处理初级语义信号方面与正常儿童相当,但是他们的大脑皮层缺乏深度处理语义的信号。研究三结合了经颅直流电刺激和事件相关电位来检查大脑对音乐处理的可塑性。研究发现,经过经颅直流电刺激之后大脑对音乐变化的事件相关电位反应减弱;经颅直流电刺激确实能调节大脑对音乐的加工,但声学特征和不同的大脑结构对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反应不同。这几项研究显示大脑对言语和语言以及其他声音的处理可以在不依赖明显行为反应的情况下测量。使用事件相关电位的方法,特别是与经直流电刺激等非侵入性脑刺激工具相结合,为研究大脑对语言和音乐处理,大脑的相关发育和大脑的可塑性提供了独特的途径,也能更好对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脑机接口的最新进展。最后,余燕教授展望未来,认为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大脑可塑性、生物成熟度和个体经验之间的关系。
在讲座的交流环节,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提问,如技术应用是否对人脑有副作用、各项技术的优缺点、相关研究对二语习得是否有启示作用等,余燕教授也耐心地作出了详细回答。
最后,主持人程向莉老师总结了本次讲座,并对余燕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同时期待未来有机会能邀请余燕教授到我院进行线下讲座,开展更紧密更深入的学术交流。
(通讯员:鲁奕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