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学术动态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应邀在我院开展讲座

2025-04-21 来源: 浏览量:

2025年4月18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外国文学文化与翻译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朱振武教授应邀于外院3008室开展题为“AI来袭,文学翻译怎样发挥译者主体性”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忠副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翻译系秦丹副教授、英文系田卓灵老师等出席。外语学院硕博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主持人黄忠老师向与会师生简要介绍了朱振武教授的学术经历、任职经历及学术成就,并对朱振武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朱振武教授首先用一些专有名词的中文翻译引入话题,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导向。他指出这种话语思维存在媚态思维、媚洋、崇洋、尊洋、失去自我等问题,而译者应该做到平视翻译。接下来,朱教授用“有钱能使鬼推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例子的机翻和人翻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人机翻译的优劣问题,指出人工智能不能摆脱单一平庸翻译。同时,他用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停驻》等文本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能使翻译更加灵性。其次,他总结到近两年各大翻译比赛的参赛译文Chat GPT因素明显。就文学翻译而言,机翻无法有效翻译其中的典故、意向、意境、韵律、节奏、语气、风格以及诸多修辞手法和特殊表达,阻碍了个性,阻碍了想象力,使译文陷入了平庸。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似乎受到了巨大冲击,但文学翻译因其复杂的文学性和审美性等特殊属性,机器翻译无法与人工翻译特别是翻译家相提并论,相反,人工译者的主体性反而应该加强。基于此,朱教授指出要正确对待人工智能,关注人文学科与理工科互补。最后,他用自己创作的诗总结了本次讲座:“文学翻译难自知,何需跟风辨雄雌。教学相长捧心对,吐气扬眉终有时。”

在最后的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师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场氛围活跃。本次讲座的内容令人受益匪浅、引人深思。最后,黄忠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对朱振武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

(通讯员:明诗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