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7-18日,“澳大利亚文学与文化的多样性”国际研讨会在学院顺利召开。与会者除了国内知名高校从事澳大利亚研究的学者外,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数位从事澳大利亚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资深学者。
17日上午9时,学院主管外事与科研的副院长刘军平教授与英语系主任朱宾忠教授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澳大利亚和国内专家来武大参加此次研讨会。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忠副教授介绍了我校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自成立起所取得的成果。他谈到通过我校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武汉大学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在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合作研究以及联合培养博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以及其它澳洲高校的联系把武汉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我国澳大利亚研究的示范基地。随后,“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首席教授”格里高利·麦卡锡教授介绍了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的情况,他表示基金会很愿意和武汉大学开展合作,进一步推进华中地区澳大利亚研究的发展。
10时许,澳大利亚英语系主任联席会主席、新南威尔士大学英语系主任妮可·摩尔教授做了主旨发言,宣读了她关于澳大利亚的文化冷战的研究论文—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对旅居作家的国际监视。国际知名流散文学研究学者、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人文学院前院长温卡·奥门森教授做了题为“文学与非文学-澳大利亚华裔文学史”的精彩发言。英语系澳籍教师詹妮弗·菲利普斯博士探讨了澳洲媒体对越裔澳大利亚作家南姆·李的小说《船》的图画再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李景艳教授从空间视角探讨了电影《家乡的故事》中的中国性、澳大利亚性和无家感等问题。
下午2时,“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首席教授”格里高利·麦卡锡教授做了题为“跨文化主义---中澳关系的研究新方法”的主旨发言。他主张应本着社会平等的立场,从跨文化的视角将中澳关系重新概念化。随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陈贝贝博士探讨了著名华裔澳大利亚作家欧阳昱的小说《英语班》中的语言、记忆和身份问题。苏州大学的张丽丽博士介绍了澳大利亚历史学家吉欧弗里·塞尔对澳洲文学的民族主义的解读。南京大学的刘金龙博士分析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特莱庞的爱情》中主人公如何实现理想身份的重建。
下午5时许,黄忠副教授和詹妮弗·菲利普斯博士介绍了武汉大学澳大利亚电影课的教学,从而拉开了对我国澳大利亚文学与文化教学讨论的序幕。中澳学者纷纷发表见解,气氛热烈。
18日上午9点始,温卡·奥门森教授和妮可·摩尔教授在外院3008室专门为外院英语专业的博士生举行了高级研修班,就论文选题、理论运用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对博士生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与此同时,黄忠副教授在3028室就我国澳大利亚文学与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同与会者做深入地探讨。上午十一点,两个会场的研讨顺利结束。
本次研讨会加强了中外学者的交流,展现了我校澳大利亚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提高了我校在澳大利亚研究领域的声誉。会议得到了学校与院系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会议组织者细心周到,志愿者热心协助,受到了与会者一致好评,会议圆满成功!
(作者:博士生 卢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