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下午,外语学院俄文系在5029会议室举办了《欧亚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与对华合作机遇》学术讲座,主讲人为基里尔·鲁德教授,主持人为俄文系副主任田园副教授。外语学院黄宏发书记、田园副教授,外院、政管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共20人聆听了讲座与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讨欧亚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基里尔·鲁德教授是白俄罗斯外交家和经济学家,曾担任2016-2020年白俄罗斯驻中国大使,现任白俄罗斯经济大学世界经济系教授。讲座的开场,鲁德教授基于对政府和企业的深入观察,提出了三个核心议题:一、评估20个欧亚国家(中东欧国家)政府在应用人工智能方面的准备(就绪)程度以及风险;二、分析这些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优缺点;三、探讨中国企业可以从这些战略中获得哪些机会。
鲁德教授指出,企业和政府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政府通常持乐观态度,展望人工智能的美好前景,而企业则更加谨慎,评估潜在风险和盈利能力。例如,在大型公司中,技术总监往往对前景乐观,而财务总监则担心盈利问题,这引发了关于政府与企业在人工智能看法上的不同讨论。
鲁德教授认为,牛津洞察的排名显示了中东欧二十国在人工智能就绪程度上的差异。例如,爱沙尼亚在人工智能应用潜力方面名列第一,全球排名第17位,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位列第38位和第60位。鲁德教授将这些国家分为两组,指出地理上靠近西欧的国家在人工智能发展上表现更佳。虽然各个国家普遍承认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但近年来大多数国家的排名却有所下降,原因在于其他地区发展更为迅速。鲁德教授分析了影响排名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国家在人工智能发展上的金融与科技能力、电子政府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等。
2024年,鲁德教授对530位白俄罗斯企业的高管、投资者和技术主管进行了问卷调查。大部分企业尚未准备好在本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仅有25%的公司认为自己准备充分。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在其企业的应用程度很低,绝大多数业务仍依赖人工操作。受访者在投资回报周期的评估中,普遍认为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而这一周期对企业来说过长。此外,关于政府对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中保护的看法,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希望政府在这方面承担责任,但对于设立专门的人工智能监管机构的必要性却持保留态度。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鲁德教授深入探讨了17个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普遍围绕五个主要目标展开:提升政府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科技教育潜力、构建基础设施及建立法律框架等。然而,许多国家在目标导向、时间规划和资金支持方面存在不足,且政府与企业之间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差异使得技术实施面临挑战。鲁德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医疗、金融、制造、物流、市场营销等。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对经济的潜在影响是显著的,中东欧国家实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将改善商业流程、增加企业利润,进而提升税收收入,积极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财政状况。
最后,鲁德教授讨论了中国企业在欧亚国家人工智能领域的机遇,指出了人才流失、腐败及地缘政治等问题,同时指出这些挑战也为企业带来了机会。例如,人才是欧亚国家的优势,中国企业可以雇佣这些人才来帮助自己的业务。鲁德教授建议中国企业在投资时应关注地区、具体行业及项目阶段,以便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潜力。
通过这场讲座,与会者们对欧亚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激发了对未来合作的探索意愿。期待能在俄语学习领域探索更多与欧亚国家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语言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人:尹李祎